22年新世立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考研面试复试班招生简章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6年4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1月,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1月,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一、学科性质与特点
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之一,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担负着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设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学科发展沿革
自1999年风景园林专业在贵州大学设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学科建设与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为我省风景园林绿化建设及风景名胜区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特色专业。2011年随着风景园林学科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我校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申报并获批第一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代码0834,授工学学位,2012年正式招生至今。2014年申报并获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点,学科代码0834,
三、学科定位
本硕士点根据我省及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结合贵州山地省份、尤其是喀斯特山地占优势的山地省份,确定本学科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即立足大西南,面向山地区域,根据贵州喀斯特山地特征,凝练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学科方向,主要以山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乡土园林植物开发与应用、民族特色景观建筑以及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主,解决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修复城市生态,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目标。
四、人才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风景园林相关领域中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在自然生态、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技术与管理、风景名胜资源与遗产保护规划、旅游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能及时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势,掌握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较为扎实的规划设计基础、较为全面和综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以及园林植物研究与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3. 针对多山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结合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五、学科方向
1. 园林与景观设计
基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喀斯特山区乡土景观、民族聚居地景观、山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民族建筑景观、废弃地与山地工程迹地景观修复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具有民族文化背景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2.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基于喀斯特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城市空间形态结构,运用城乡规划与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开展山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山区城市景观风貌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3. 风景园林植物应用
(1)园林植物资源(包括栽培与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资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遗传与育种理论与技术;
(2)园林植物栽培与生理研究,园林植物繁殖、栽培、养护管理的技术与理论研究;园林植物抗逆生理等研究。
(3)园林植物造景与配植研究,各种类型绿地的园林植物配置、生态和景观效益分析与评价等研究。
三、贵州大学面试复式班课程安排表